找到
201
篇与
其它编程语言
相关的结果
- 第 30 页
-
用Python实现读取文件统计单词个数 完整实例代码: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Counter def pythonit(): danci = {} with open("pythonit.txt","r",encoding="utf-8") as f: for i in f: words = i.strip().split() for word in words: if word not in danci: danci[word] = 1 else: danci[word] += 1 return danci danci = pythonit() print("输出单词统计:",danci) Counter = Counter(danci) most_danci = Counter.most_common(1) if most_danci: print("出现次数最多的单词是:", most_danci[0]) else: print("没有单词") pythonit.txt文件内容: python python python python python is is very very good这段代码的目的是从一个名为 "pythonit.txt" 的文件中读取文本,统计每个单词出现的次数,并输出出现次数最多的单词及其出现次数。 下面是代码的详细解释: 导入模块: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Counter从 collections 模块中导入 Counter,它用于计数可哈希对象,如列表中元素出现的次数。 2. 定义函数 pythonit: def pythonit(): ``` 定义了一个名为 pythonit 的函数,该函数的主要目的是读取文件并统计单词的出现次数。 **3. 初始化空字典 danci:** danci = {} 用于存储每个单词及其出现次数。 **4. 打开并读取文件:** with open("pythonit.txt","r",encoding="utf-8") as f: ` 使用 with 语句打开名为 "pythonit.txt" 的文件,以只读模式 ("r"),并设置编码为 "utf-8"。 5. 遍历文件的每一行: for i in f: ``` 对于文件中的每一行,执行以下操作: **a. 分割单词:** words = i.strip().split() 使用 strip() 方法移除行首尾的空白字符(如空格、换行符等),然后使用 split() 方法将行分割成单词列表。 **b. 统计单词出现次数:** for word in words: if word not in danci: danci[word] = 1 else: danci[word] += 1 对于列表中的每个单词,如果该单词不在 danci 字典中,则将其添加到字典中并设置其出现次数为1;如果该单词已经在字典中,则将其出现次数加1。 但是,这里有一个问题:return danci 语句被放在了 for i in f: 循环内部,这意味着函数会在处理完文件的第一行后就返回,而不会处理文件的其他行。为了修复这个问题,应该将 return danci 语句移出循环,放在 with 语句块之外。 **6. 调用函数并打印结果:** danci = pythonit() print("输出单词统计:",danci) 调用 pythonit 函数并将返回的字典存储在变量 danci 中,然后打印这个字典。 **7. 使用 Counter 统计单词出现次数:** Counter = Counter(danci) 这里有一个小错误:Counter 是从 collections 模块导入的,所以你不应该再次使用它来命名一个变量。应该使用一个不同的变量名,例如 word_counts。 word_counts = Counter(danci) 使用 Counter 来统计 danci 字典中每个单词的出现次数。 **8. 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单词:** most_danci = Counter.most_common(1) 这里同样有一个小错误:你应该使用 word_counts 而不是 Counter。 most_danci = word_counts.most_common(1) 使用 most_common(1) 方法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单词。这个方法返回一个列表,其中每个元素都是一个元组,元组的第一个元素是单词,第二个元素是该单词的出现次数。 **9. 输出结果:** if most_danci: print("出现次数最多的单词是:", most_danci[0]) else: print("没有单词") 如果 most_danci 列表不为空(即文件中有单词),则打印出现次数最多的单词及其出现次数;否则,打印 "没有单词"。 总的来说,这段代码的目的是从文件中读取文本,统计单词的出现次数,并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单词。但是,代码中存在一些小错误和可以改进的地方。
-
用Python实现读取文件的最值 Python实现读取文件内容的最大最小值: def pythonit(): cj = [] with open("cj.txt","r",encoding="utf-8") as f: for i in f: list = i.split(",")[-1].strip() cj.append(list) print("学习成绩最高为:", max(cj)) print("学生成绩最低为:", min(cj)) pythonit() cj.txt文本内容: 小明,85 小红,81 小亮,87 小高,94 小赵,90 小白,79这段代码定义了一个名为 pythonit 的函数,它的目的是打开一个名为 cj.txt 的文件,并从中提取出一些数据进行处理。 以下是对代码的详细解释: cj = []:创建一个空列表 cj,用于存储从文件中读取的数据。 with open("cj.txt", "r", encoding="utf-8") as f: 使用 with 语句打开文件 cj.txt,模式为只读(r),并指定编码为 utf-8。 for i in f: 遍历文件中的每一行。在每次循环中,i 会依次表示文件中的每一行。 list = i.split(",")[-1].strip(): 对当前行进行处理。使用 split(",") 将行按照逗号分割,并获取最后一个元素。然后,使用 strip() 方法去除前后的空格。 cj.append(list): 将处理后的元素添加到 cj 列表中。 最后,使用 max(cj) 和 min(cj) 分别找出列表 cj 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,并打印出相应的结果,即“学习成绩最高为”和“学生成绩最低为”。 这段代码的主要功能是从文件中读取数据,并找出其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。具体的处理方式和文件内容的含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理解😄 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,或者需要进一步解释,随时告诉我哦~
-
用Python实现读取文件内容进行排序 第一,第二种方法: #第一种使用readline()单行获取 def pythonit(): cj = [] with open("cj.txt","r",encoding="utf-8") as f: while True: readline = f.readline() if len(readline) == 0: break list = readline.split(",")[-1].strip() cj.append(list) cj.sort() print(cj) pythonit() #第二种使用readlines()多行获取 def pythonit(): cj = [] with open("cj.txt","r",encoding="utf-8") as f: readlines = f.readlines() for i in readlines: list = i.split(",")[-1].strip() cj.append(list) cj.sort() print(cj) pythonit() 下面是cj.txt文本内容: 小明,85 小红,81 小亮,87 小高,94 小赵,90 小白,79这两段代码都是用于读取文件并进行处理的函数。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读取文件的方式: 第一种方式使用 readline(): 在每次循环中,使用 f.readline() 逐行读取文件。 对于每行内容,进行分割、去除空格等处理后添加到 cj 列表中。 最后,对 cj 列表进行排序并打印。 第二种方式使用 readlines(): 使用 f.readlines() 一次性读取文件的所有行,并将它们存储在 readlines 列表中。 然后通过遍历 readlines 列表,对每行进行相同的处理,并添加到 cj 列表中。 同样,对 cj 列表进行排序并打印。 两种方式的基本思路是相似的,都是读取文件、处理内容并进行排序。选择使用哪种方式取决于具体的需求和文件的大小。如果文件较小,使用 readline() 逐行读取可能更灵活;如果文件较大,一次性读取所有行可能更高效。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式😉 经过ai运行检测报告存在问题: 1.排序效率:在两种方法中,你都在每次添加元素后对整个列表进行排序。这实际上是不必要的,并且会降低程序的效率。你可以在所有元素都添加到列表后,只排序一次。 2.readlines()方法:在第二种方法中,你使用了 readlines() 方法来一次性读取所有行。这在文件很大时可能会导致内存问题,因为所有行都会一次性加载到内存中。相比之下,第一种方法使用 readline() 在每次迭代时只读取一行,这在处理大文件时更为高效。 下面是一个改进的版本,它解决了上述问题 def pythonit(): cj = [] with open("cj.txt", "r", encoding="utf-8") as f: for readline in f: item = readline.split(",")[-1].strip() cj.append(item) cj.sort() print(cj) pythonit()
-
用Python实现学生成绩排序 def pythonit(): students_cj = [ {"姓名":"小米","成绩":93}, {"姓名":"小华","成绩":90}, {"姓名":"小明","成绩":88}, {"姓名":"小红","成绩":83} ] students_cj = sorted(students_cj,key=lambda x:x["成绩"],reverse=True) for i in students_cj: print(f"{i['姓名']}:{i['成绩']}") pythonit() 这段Python代码定义了一个函数pythonit,它的功能是排序一个包含学生姓名和成绩的字典列表,并按照成绩从高到低打印出每个学生的姓名和成绩。 首先,定义了一个列表students_cj,其中包含了四个字典,每个字典表示一个学生的姓名和成绩。 使用sorted函数对students_cj列表进行排序。sorted函数接受一个可迭代对象和一个key参数,key参数是一个函数,用于从可迭代对象的每个元素中提取一个比较键。在这里,key=lambda x: x["成绩"]表示使用字典中的"成绩"作为排序依据。reverse=True表示按照降序排序,即成绩高的学生排在前面。 使用for循环遍历排序后的students_cj列表,并使用print函数打印每个学生的姓名和成绩。这里使用了f-string格式化字符串,将字典中的"姓名"和"成绩"插入到字符串中。 最后,调用pythonit函数,执行上述操作。 执行这段代码后,输出将会是: 小米:93 小华:90 小明:88 小红:83这就是学生按照成绩从高到低的排序结果。
-
用Python实现列表元素排序 小编展示了以下两种在Python中对列表进行排序的方法。我会对每种方法进行解释。 第一种方法:使用列表的 sort() 方法 sort() 方法会直接修改原列表,将其元素按照升序排列。这个方法没有返回值,但会改变原列表。 def pythonit(): lst = [1, 4, 5, 3, 2, 9, 8, 6, 10, 7] lst.sort() # 直接修改原列表,进行升序排序 print(lst) # 输出排序后的列表 pythonit() # 输出: [1, 2, 3, 4, 5, 6, 7, 8, 9, 10] 第二种方法:使用内建函数 sorted() sorted() 函数会返回一个新的已排序列表,而原列表不会被改变。这个函数默认也是按照升序排列元素。 def pythonit(): lst = [1, 4, 5, 3, 2, 9, 8, 6, 10, 7] lst = sorted(lst) # 创建一个新的已排序列表 print(lst) # 输出排序后的新列表 pythonit() # 输出: [1, 2, 3, 4, 5, 6, 7, 8, 9, 10]这两种方法都可以用来对列表进行排序,但它们的区别在于是否修改原列表。如果你不希望修改原列表,可以使用 sorted() 函数。如果你希望直接修改原列表并且不需要保留未排序的版本,可以使用 sort() 方法。 此外,sort() 和 sorted() 都可以接受一个可选的 key 参数,用于指定排序的依据。例如,你可以传递一个函数作为 key 参数,以便根据列表中每个元素的某个属性或计算结果进行排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