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到
32
篇与
二级Java
相关的结果
-
Java Swing Swing 多窗口交互实战解析:事件监听与窗口管理 Java Swing Swing 多窗口交互实战解析:事件监听与窗口管理 一、原题完整代码呈现 23.png图片 以下是计算机二级 Java 考试中关于 Swing 多窗口交互的典型题型,包含 4 处需要填写的空白(标记为 //*********Found**********): import java.awt.*; import java.awt.event.*; import javax.swing.*; public class Java_3{ 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{ MulticastFrame frame = new MulticastFrame(); frame.setDefaultCloseOperation(JFrame.EXIT_ON_CLOSE); frame.show(); } } class MulticastFrame extends JFrame{ public MulticastFrame(){ setTitle("MulticastTest"); setSize(WIDTH, HEIGHT); MulticastPanel panel = new MulticastPanel(); Container contentPane = getContentPane(); //*********Found********** contentPane.add(_________________); }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WIDTH = 300;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HEIGHT = 200; } class MulticastPanel extends JPanel{ public MulticastPanel(){ JButton newButton = new JButton("New"); add(newButton); ActionListener newListener = new ActionListener(){ public void actionPerformed(ActionEvent event){ makeNewFrame(); } }; newButton.addActionListener(newListener); closeAllButton = new JButton("Close all"); add(closeAllButton); } private void makeNewFrame(){ final BlankFrame frame = new BlankFrame(); frame.show(); ActionListener closeAllListener = new ActionListener(){ public void actionPerformed(ActionEvent event){ //*********Found********** frame.___________________(); //使窗口隐藏或消除 } }; //*********Found********** closeAllButton.addActionListener(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); } private JButton closeAllButton; } class BlankFrame extends JFrame{ public BlankFrame(){ //*********Found********** ______________ ++ ; setTitle("Frame " + counter); setSize(WIDTH, HEIGHT); setLocation(SPACING * counter, SPACING * counter); }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WIDTH = 200;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HEIGHT = 150;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SPACING = 30; private static int counter = 0; }二、空白处逐一解析与解答 1. 第一处空白:添加面板到内容面板 答案:panel //*********Found********** contentPane.add(panel);解析: 在 Swing 中,JFrame 的内容面板(contentPane)是添加组件的主要容器。前面已经创建了 MulticastPanel 实例 panel,此处需要将这个面板添加到内容面板中,才能在窗口中显示面板及其包含的组件。 2. 第二处空白:关闭窗口的方法 答案:dispose //*********Found********** frame.dispose(); //使窗口隐藏或消除解析: JFrame 的 dispose() 方法用于释放窗口所占用的资源并关闭窗口,符合“使窗口隐藏或消除”的需求。与 setVisible(false) 仅隐藏窗口不同,dispose() 会彻底释放资源,是关闭窗口的推荐方式。 3. 第三处空白:为关闭按钮添加监听器 答案:closeAllListener //*********Found********** closeAllButton.addActionListener(closeAllListener);解析: 前面已经创建了 ActionListener 实例 closeAllListener,用于定义点击“Close all”按钮时的行为(关闭窗口)。此处需要通过 addActionListener 方法将该监听器绑定到 closeAllButton 上,实现按钮与事件处理逻辑的关联。 4. 第四处空白:静态计数器自增 答案:counter //*********Found********** counter ++ ;解析: BlankFrame 类中定义了静态变量 counter(计数器),用于记录创建的窗口数量并在标题中显示。在构造方法中,每次创建 BlankFrame 实例时,需要将 counter 自增,以保证每个窗口的标题编号唯一(如“Frame 1”“Frame 2”等)。 三、完整正确代码 隐藏内容,请前往内页查看详情 四、程序功能与运行效果 程序功能 该程序实现了一个多窗口管理系统,核心功能包括: 主窗口(MulticastFrame)包含两个按钮:“New”用于创建新窗口,“Close all”用于关闭当前创建的窗口。 点击“New”按钮时,会创建一个标题为“Frame X”(X 为序号)的新窗口(BlankFrame),且窗口位置依次偏移,避免重叠。 点击“Close all”按钮时,会关闭当前创建的新窗口。 运行效果 启动程序后,显示主窗口“MulticastTest”,内含“New”和“Close all”按钮。 点击“New”按钮,会弹出标题为“Frame 1”的窗口,位置在 (30, 30)。 再次点击“New”按钮,弹出“Frame 2”,位置在 (60, 60),以此类推。 点击“Close all”按钮,当前创建的窗口会被关闭。 五、核心知识点总结 Swing 窗口层次结构 顶级容器:JFrame 是独立的窗口,包含标题栏、边框和内容面板。 中间容器:JPanel 用于组织组件,需添加到顶级容器的内容面板中才能显示。 组件添加:通过 contentPane.add(组件) 方法将组件添加到窗口。 事件监听机制 事件源:如 JButton,是触发事件的组件。 监听器:如 ActionListener,定义事件发生时的处理逻辑。 绑定关系:通过 addActionListener(监听器) 方法将事件源与监听器关联。 多窗口管理 窗口创建:通过 new 窗口类() 实例化新窗口,调用 show() 或 setVisible(true) 显示。 窗口关闭:dispose() 方法用于关闭窗口并释放资源,区别于仅隐藏窗口的 setVisible(false)。 静态计数器:使用 static 变量(如 counter)记录窗口数量,实现标题和位置的动态变化。 布局与位置控制 窗口大小:通过 setSize(宽, 高) 设置。 窗口位置:通过 setLocation(x, y) 设置,本例中利用计数器实现位置偏移(SPACING * counter)。 六、常见错误与应试技巧 常见错误分析 第一处空白添加错误组件:误填 newButton 或 closeAllButton,忽略了面板是组件的容器,应添加面板而非单个按钮。 第二处空白使用 close() 方法:JFrame 中没有 close() 方法,关闭窗口需用 dispose() 或 setDefaultCloseOperation()。 第三处空白重复创建监听器:误写为 new ActionListener(){...},未使用已定义的 closeAllListener。 第四处空白误用实例变量:counter 是静态变量,直接通过变量名访问即可,无需实例化对象。 应试技巧 组件添加规律:面板通常作为一个整体添加到窗口的内容面板,而非单独添加面板内的组件。 事件监听模板:事件源.addActionListener(监听器实例) 是绑定事件的固定格式。 静态变量用途:静态变量可用于在类的所有实例间共享数据(如本例中的窗口计数器)。 窗口操作方法:记住 dispose() 关闭窗口、setVisible(true) 显示窗口的核心方法。 通过本题,我们掌握了 Swing 多窗口交互的核心技术,包括组件添加、事件监听、窗口管理和静态变量的应用。这些知识点是 Java 桌面应用开发的基础,在实际项目中,多窗口交互常用于实现主界面与子窗口、对话框的通信,也是计算机二级 Java 考试中 GUI 部分的重点考察内容。
-
Java文件IO操作实战实战实战解析:字节流读取文件并统计数字和字母数量 Java文件IO操作实战实战实战解析:字节流读取文件并统计数字和字母数量 一、原题代码呈现 22.png图片 以下是计算机二级Java考试中关于文件IO操作的典型题型,包含4处需要填写的空白(标记为//*********Found**********): import java.io.*; public class Java_2{ public static void main (String[] args){ //*********Found********** ____________ buf[] = new byte[5]; int len= 0 ,c1 = 0,c2=0; //*********Found********** ______________________{ //*********Found********** FileInputStream in =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("test.txt"); while((len =in.read(buf,0,5))>0){ for(int i = 0; i < len;i++) if(buf[i]>= '0' && buf[i] <= '9'){ c1 ++; } else if((buf[i]>= 'a' && buf[i] <= 'z') || buf[i]>= 'A' && buf[i] <= 'Z') c2++; if(len <5) break; } //*********Found********** in.______________(); }catch(Exception e ){} System.out.println("数字数是 " + c1 + ",字母数是 " + c2); } }二、空白处逐一解析与解答 1. 第一处空白:字节数组声明 答案:byte //*********Found********** byte buf[] = new byte[5];解析: 程序使用FileInputStream进行文件读取,该类的read()方法通常使用字节数组作为缓冲区。这里需要声明一个字节类型的数组,因此填写byte。 2. 第二处空白:异常处理块开始 答案:try //*********Found********** try{解析: 文件IO操作可能会抛出各种异常(如文件不存在),Java要求必须对这些异常进行处理。代码后面有catch(Exception e ){},因此前面需要对应的try块来包裹可能抛出异常的代码。 3. 第三处空白:创建文件输入流 答案:new FileInputStream //*********Found********** FileInputStream in = new FileInputStream("test.txt");解析: FileInputStream用于从文件读取字节流,需要通过new关键字创建实例,并指定要读取的文件名(此处为"test.txt")。这是创建文件输入流的标准方式。 4. 第四处空白:关闭输入流 答案:close //*********Found********** in.close(); 解析: 文件操作完成后,必须关闭输入流以释放系统资源,这是良好的编程习惯。close()方法用于关闭流,因此此处填写close。 三、完整正确代码 隐藏内容,请前往内页查看详情 四、程序功能与运行说明 程序功能 该程序实现以下功能: 读取当前目录下的"test.txt"文件 统计文件中数字字符(0-9)的数量(c1) 统计文件中字母字符(a-z, A-Z)的数量(c2) 输出统计结果 运行说明 需要在程序相同目录下创建"test.txt"文件并写入内容 程序每次读取5个字节到缓冲区 遍历缓冲区中的每个字节,判断是否为数字或字母并计数 当读取的字节数小于5时(文件末尾),结束循环 最后输出统计结果 五、核心知识点总结 文件输入流(FileInputStream) 用于从文件中读取字节数据 创建方式:new FileInputStream(文件名) 常用方法: read(byte[] b, int off, int len):从输入流读取最多len个字节到字节数组 close():关闭输入流,释放资源 异常处理 文件操作必须进行异常处理 使用try-catch块捕获可能的异常 IO操作可能抛出FileNotFoundException、IOException等 字节缓冲区 使用字节数组作为缓冲区提高读取效率 byte buf[] = new byte[5]创建容量为5的字节缓冲区 read()方法返回实际读取的字节数 字符判断 字符在计算机中以ASCII码存储,可通过比较字节值判断字符类型 数字'0'-'9'的ASCII码范围:48-57 大写字母'A'-'Z'的ASCII码范围:65-90 小写字母'a'-'z'的ASCII码范围:97-122 六、常见错误与应试技巧 常见错误分析 第一处空白使用int而非byte:文件输入流读取的是字节,应使用byte数组 忘记写try关键字:IO操作必须放在try块中 创建FileInputStream时忘记new关键字:需要通过new创建对象实例 忘记关闭流:可能导致资源泄露,良好的编程习惯是操作完成后关闭流 应试技巧 IO操作模板:try { 创建流 -> 操作流 -> 关闭流 } catch (Exception e) {} 字节流用于处理二进制文件或字节数据 缓冲区大小可根据需求设置,通常为1024的倍数 记得判断read()方法的返回值,-1表示到达文件末尾 通过本题,我们掌握了Java中使用字节流读取文件的基本方法,包括流的创建、使用和关闭,以及异常处理的基本方式。文件IO操作是Java编程中的重要内容,在实际开发中广泛应用于数据存储、配置读取等场景,也是计算机二级Java考试的重点考察内容。
-
Java数组基础操作实战解析:数组的声明、创建与遍历 Java数组基础操作实战解析:数组的声明、创建与遍历 一、原题完整代码呈现 21.png图片 以下是计算机二级Java考试中关于数组基础操作的典型题型,包含3处需要填写的空白(标记为//*********Found**********): import java.io.*; public class Java_1{ 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 int[] anArray; //声明一个整数型数组 //*********Found********** anArray = new ____________[10]; //创建一个整数数组对象 //*********Found********** for (int i = 0; i < anArray.length;____________) { //对数组中每个元素赋值并显示 anArray[i] = i; //*********Found********** System.out.print(_______________+ " "); } System.out.println(); } }二、空白处逐一解析与解答 1. 第一处空白:数组元素类型声明 答案:int //*********Found********** anArray = new int[10]; //创建一个整数数组对象解析: Java中创建数组的语法为new 数据类型[数组长度]。前面已经声明了int[] anArray(整数型数组),因此在创建数组对象时需要指定元素类型为int,表示这是一个存储整数的数组。 2. 第二处空白:循环变量递增 答案:i++ //*********Found********** for (int i = 0; i < anArray.length; i++) { //对数组中每个元素赋值并显示解析: for循环的三要素分别是:初始化、循环条件、迭代操作。此处需要通过迭代使循环变量i从0递增到数组长度-1,i++表示每次循环后将i的值加1,确保能访问到数组的每个元素。 3. 第三处空白:输出数组元素 答案:anArray[i] //*********Found********** System.out.print(anArray[i] + " ");解析: 循环中已经通过anArray[i] = i为数组元素赋值,此处需要输出当前元素的值。anArray[i]表示访问数组中索引为i的元素,将其与空格拼接输出,形成空格分隔的格式。 三、完整正确代码 隐藏内容,请前往内页查看详情 四、程序运行结果与解析 运行结果 0 1 2 3 4 5 6 7 8 9 执行流程解析 数组声明:int[] anArray声明了一个整数型数组变量,但未分配内存 数组创建:new int[10]创建了一个能存储10个整数的数组对象,分配内存空间 循环赋值与输出: 循环变量i从0到9(数组索引范围) 为每个元素赋值:anArray[i] = i(索引0的值为0,索引1的值为1,以此类推) 输出每个元素:System.out.print(anArray[i] + " "),用空格分隔 五、核心知识点总结 数组的声明与创建 声明方式:数据类型[] 数组名(推荐)或 数据类型 数组名[] 创建方式:new 数据类型[长度](指定长度,元素为默认值) 声明与创建可合并:int[] anArray = new int[10]; 数组的基本特性 长度固定:创建后不能改变大小 索引从0开始:最大索引为长度-1 默认值:整数型数组默认值为0,浮点型为0.0,引用类型为null 数组的遍历 for循环:通过索引访问,for(int i=0; i<数组名.length; i++) 增强for循环:for(int num : anArray)(无需索引,适合只读访问) 数组长度的获取 通过数组名.length获取(属性,无括号) 长度是数组创建时确定的固定值,不可修改 六、常见错误与应试技巧 常见错误分析 第一处空白写成Integer:Integer是包装类,此处需要基本数据类型int 第二处空白写成i+1:i+1不会改变i的值,导致无限循环 第三处空白写成i或anArray:i是索引,anArray是数组对象,均不能正确输出元素值 应试技巧 数组创建口诀:"声明类型后,new来建,类型长度不能变" 循环遍历公式:for(int i=0; i<数组名.length; i++)是访问数组的标准模板 元素访问:通过数组名[索引]访问,索引范围0~length-1 通过本题,我们掌握了Java数组的基本操作流程:声明→创建→赋值→遍历。数组是Java中存储多个相同类型数据的基础数据结构,在实际开发中用于批量处理数据,如统计分析、排序算法等场景。理解数组的索引特性和遍历方式,是学习更复杂数据结构(如集合框架)的基础,也是计算机二级Java考试的必备知识点。
-
Java数组排序实战解析:冒泡排序算法的实现与应用 Java数组排序实战解析:冒泡排序算法的实现与应用 一、原题完整代码呈现 20.png图片 以下是计算机二级Java考试中关于数组排序的典型例题,主要考察冒泡排序算法的实现,包含3处需要填写的空白(标记为//*********Found**********): import java.io.*; public class Java_3{ public static int data[]={32,18,41,23,2,56,36,67,59,20}; 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 args[]){ int i; //*********Found********** int index=data.__________________; System.out.println("排序前:"); for(i=0;i<index;i++) System.out.print(" "+data[i]+" "); System.out.println(); //*********Found********** BubbleSort( _________________ ); System.out.println("排序后:"); for(i=0;i<index;i++) System.out.print(" "+data[i]+" "); System.out.println(); } // 冒泡法排序 public static void BubbleSort(int index){ int i,j; int temp; for(j=1;j<index;j++){ for(i=index-1;i>=j;i--){ if(data[i]<data[i-1]){ //比较相邻的两个数 temp=data[i]; data[i]=data[i-1]; //*********Found********** data[i-1]= __________________ ; } } } } }二、空白处逐一解析与解答 1. 第一处空白:获取数组长度 答案:length //*********Found********** int index=data.length;解析: 在Java中,数组的长度是其固有属性,通过数组名.length获取(注意没有括号,与字符串的length()方法区分)。此处需要获取data数组的元素个数,用于控制循环的范围,因此填写length。 2. 第二处空白:传递数组长度参数 答案:index //*********Found********** BubbleSort( index );解析: BubbleSort方法的声明为public static void BubbleSort(int index),需要接收一个int类型的参数(表示数组长度)。前面已经通过data.length获取了数组长度并存储在index变量中,因此调用方法时应传入index作为参数。 3. 第三处空白:完成元素交换 答案:temp //*********Found********** data[i-1]= temp ;解析: 这是冒泡排序中交换两个元素的经典三步法: 用临时变量temp保存data[i]的值 将data[i-1]的值赋给data[i] 将temp中保存的原始data[i]的值赋给data[i-1] 此处是第三步,需要将临时变量temp的值赋给data[i-1],完成两个相邻元素的交换。 三、完整正确代码 隐藏内容,请前往内页查看详情 四、程序运行结果与排序过程解析 运行结果 排序前: 32 18 41 23 2 56 36 67 59 20 排序后: 2 18 20 23 32 36 41 56 59 67 冒泡排序过程解析 冒泡排序的核心思想是通过重复比较相邻元素并交换位置,使 smaller 的元素逐渐"浮"到数组前端(或 larger 的元素"沉"到后端)。本程序采用的是从后向前的冒泡方式: 外层循环j=1 to index-1:控制需要排序的轮数(共n-1轮,n为数组长度) 内层循环i=index-1 downto j:从数组末尾向前比较,将本轮最小的元素"浮"到第j个位置 交换条件data[i]<data[i-1]:如果后一个元素比前一个小,则交换位置(实现升序排序) 以第一轮(j=1)为例: 比较9-0索引的元素,最终将最小的元素2交换到索引0的位置 第二轮(j=2)将第二小的元素18交换到索引1的位置 以此类推,直到所有元素按升序排列 五、核心知识点总结 数组长度的获取 数组属性:array.length(无括号) 字符串方法:string.length()(有括号) 区别记忆:数组是"属性",字符串是"方法" 冒泡排序的实现要点 交换三步骤:临时变量保存→赋值→完成交换 循环范围:外层n-1轮,内层每轮减少一次比较 排序方向:可从前向后或从后向前(本例题为从后向前) 方法参数传递 基本类型参数:传递值的副本(本例题中index的值被传递给BubbleSort方法) 数组作为参数:传递引用(本例题中data是静态数组,无需作为参数传递) 静态成员的使用 静态数组data可在类的所有静态方法中直接访问 静态方法BubbleSort无需创建对象即可调用 六、常见错误与应试技巧 常见错误分析 第一处空白写成length():混淆了数组的length属性和字符串的length()方法 第二处空白传递数组名data:BubbleSort方法参数类型为int,应传递长度而非数组本身 第三处空白写成data[i]:交换逻辑错误,会导致数据丢失,必须使用临时变量temp 应试技巧 数组长度记忆:数组用length(属性),字符串用length()(方法) 冒泡排序口诀:"n减1轮来比较,相邻元素互对照,小的往前浮一浮,每轮少比一次了" 交换逻辑:看到temp=数据A; 数据A=数据B;,下一句必然是数据B=temp; 通过本题,我们掌握了冒泡排序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,以及Java数组的基本操作。冒泡排序虽然不是效率最高的排序算法,但它简单直观,是理解排序思想的基础。在实际开发中,对于小规模数据排序或教学演示,冒泡排序仍然有其应用价值。这类题目也是计算机二级Java考试中考察算法实现能力的常见题型。
-
Java二维数组操作实战解析:矩阵初始化与遍历输出 Java二维数组操作实战解析:矩阵初始化与遍历输出 一、原题完整代码呈现 19.png图片 以下是计算机二级Java考试中关于二维数组操作的典型题型,包含4处需要填写的空白(标记为//*********Found**********): public class Java_2{ 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 args[]) { //*********Found********** int a[][] = ________________ int[5][5]; int i,j,k = 1; for(i=0;i<5;i++) for(j=0;j<5;j++) if((i+j)<5){ a[i][j] = k; //*********Found********** ____________________; if (k > 9) k = 1; }else //*********Found********** ____________________; for(i=0;i<5;i++){ for(j=0;j<5;j++) System.out.print(a[i][j]+ " "); //*********Found**********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; } } }二、空白处逐一解析与解答 1. 第一处空白:二维数组初始化 答案:new //*********Found********** int a[][] = new int[5][5];解析: 在Java中,创建数组需要使用new关键字分配内存空间。二维数组的声明与初始化格式为数据类型[][] 数组名 = new 数据类型[行数][列数]。此处创建一个5行5列的int类型二维数组,因此需要填写new。 2. 第二处空白:计数器自增 答案:k++ //*********Found********** k++;解析: 程序中k作为计数器使用,初始值为1。当满足条件(i+j)<5时,将k的值赋给数组元素a[i][j],之后需要让计数器递增以便下次赋值使用。k++表示将k的值加1,符合程序逻辑。 3. 第三处空白:数组元素赋值(else分支) 答案:a[i][j] = 0 //*********Found********** a[i][j] = 0;解析: 当条件(i+j)<5不成立时(即i+j≥5),需要为数组元素设置一个默认值。从程序的对称性和矩阵输出的常见习惯来看,此处应赋值为0。这样可以形成一个上三角为递增数字、其余为0的矩阵结构。 4. 第四处空白:换行输出 答案:System.out.println() //*********Found********** System.out.println();解析: 内层循环负责输出一行中的所有元素(使用print不换行),当一行元素输出完毕后,需要换行以开始下一行的输出。System.out.println()用于输出一个空行,符合矩阵按行输出的格式要求。 三、完整正确代码 隐藏内容,请前往内页查看详情 四、程序运行结果与解析 运行结果 1 2 3 4 5 6 7 8 9 1 2 3 4 0 0 5 6 0 0 0 7 0 0 0 0 结果解析 数组初始化:创建了5×5的二维数组a 赋值逻辑: 当i+j<5时(数组的上三角区域),按1~9循环赋值(超过9则重置为1) 当i+j≥5时(数组的下三角及对角线区域),赋值为0 输出格式: 内层循环用print输出元素加空格,保证一行内显示 外层循环结束时用println换行,形成矩阵格式 五、核心知识点总结 二维数组的创建与初始化 声明格式:数据类型[][] 数组名 或 数据类型 数组名[][] 初始化格式:new 数据类型[行数][列数] 二维数组本质是"数组的数组",每行可以有不同长度(本题为固定长度) 嵌套循环操作二维数组 外层循环控制行数(i从0到行数-1) 内层循环控制列数(j从0到列数-1) 通过a[i][j]访问第i行第j列的元素 计数器与循环控制 k++实现计数器递增,是循环赋值的常用技巧 if (k > 9) k = 1实现1~9的循环计数 格式化输出技巧 System.out.print():不换行输出,用于同一行内的元素拼接 System.out.println():换行输出,用于行与行之间的分隔 六、常见错误与应试技巧 常见错误分析 第一处空白遗漏new关键字:数组是引用类型,必须用new分配内存 第二处空白使用k+1而非k++:k+1不会改变k的值,导致所有元素都是1 第三处空白未赋值:数组元素默认值为0,但显式赋值使逻辑更清晰,也符合题目意图 第四处空白使用print("\n"):虽然能换行,但println()是更标准的写法 应试技巧 数组创建口诀:"声明类型加名称,new来分配存储空间" 二维数组遍历:"外层行,内层列,嵌套循环来解决" 计数器逻辑:看到递增赋值,优先考虑k++ 输出格式:同一行用print,换行用println 通过本题,我们掌握了Java二维数组的创建、初始化、条件赋值和格式化输出的完整流程。二维数组在实际开发中广泛应用于矩阵运算、表格数据处理等场景,理解其操作逻辑对处理复杂数据结构至关重要。这类题目也常作为计算机二级Java考试的基础考点,考察对数组和循环的综合应用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