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ava 数组最大值查找与交换实战解析:元素定位与数组操作
一、原题完整代码呈现
以下是计算机二级Java考试中关于数组元素查找、索引记录与数组遍历的典型题型,主要考察最大值查找逻辑、索引记录及数组长度获取,包含3处需要填写的空白(标记为//*********Found********
):
public class Java_1 {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int []a = {5,9,2,8,7};
int max = 0;
int k = 0,t ;
for(int i=0;i<5;i++){
//*********Found********
if (a[i]_______ && max < a[i]){
max = a[i];
//*********Found********
_________;
}
}
t = a[0];
a[0] = a[k];
a[k] = t;
//*********Found********
for(int i=0;i<a.______;i++)
System.out.print(a[i] + " ");
}
}
二、空白处逐一解析与解答
1. 第一处空白:筛选有效元素(确保参与比较的元素为正数)
答案:> 0
//*********Found********
if (a[i] > 0 && max < a[i]){
解析:
程序初始将max
设为0,需要通过条件筛选数组中参与比较的元素。由于数组a
的元素均为正数(5,9,2,8,7),a[i] > 0
确保只有正数参与最大值判断,避免0或负数干扰初始max
值(0)的比较逻辑,因此填写> 0
。
2. 第二处空白:记录最大值的索引
答案:k = i
//*********Found********
k = i;
解析:
变量k
用于存储最大值在数组中的索引。当找到比当前max
更大的元素时,除了更新max
的值,还需记录该元素的索引i
到k
中,以便后续将最大值与数组第一个元素交换,因此填写k = i
。
3. 第三处空白:获取数组长度用于遍历
答案:length
//*********Found********
for(int i=0;i<a.length;i++)
解析:
数组的length
属性用于获取数组元素的个数(长度)。此处循环需要遍历数组所有元素并输出,a.length
返回数组a
的长度(5),确保循环覆盖所有元素,因此填写length
。
三、完整正确代码
四、程序功能与运行说明
程序功能
该程序实现对整数数组的两项核心操作:
- 查找数组中的最大值,并记录其索引位置
- 将最大值与数组的第一个元素交换位置
- 遍历并输出交换后的数组元素
运行说明
- 初始数组:
{5,9,2,8,7}
(共5个元素) 最大值查找过程:
- 初始
max = 0
,k = 0
(默认第一个元素索引) i=0
:a[0]=5
,满足5>0且0<5
,更新max=5
,k=0
i=1
:a[1]=9
,满足9>0且5<9
,更新max=9
,k=1
i=2
:a[2]=2
,2>0但9<2
不成立,无变化i=3
:a[3]=8
,8>0但9<8
不成立,无变化i=4
:a[4]=7
,7>0但9<7
不成立,无变化
最终找到最大值为9,索引k=1
- 初始
元素交换:
- 临时变量
t
存储a[0]
(5) a[0]
赋值为a[k]
(9)a[k]
赋值为t
(5)
交换后数组变为:{9,5,2,8,7}
- 临时变量
- 输出结果:
程序遍历数组并打印:9 5 2 8 7
五、核心知识点总结
最大值查找逻辑
- 初始值设置:
max
初始化为0(适用于正数数组),k
初始化为0(默认第一个元素索引) - 循环比较:通过
for
循环遍历数组,用if
条件判断当前元素是否大于max
- 索引记录:每次更新
max
时,同步记录当前元素的索引i
到k
,确保能定位最大值位置
- 初始值设置:
数组元素交换
- 三变量交换法:使用临时变量
t
存储被替换的元素(a[0]
),避免直接赋值导致数据丢失 - 交换逻辑:
a[0]
与a[k]
互换,实现最大值"移至数组首位"的效果
- 三变量交换法:使用临时变量
数组遍历与长度获取
- 遍历方式:
for(int i=0;i<a.length;i++)
是数组遍历的标准形式,通过索引访问每个元素 - 长度属性:
a.length
返回数组的元素个数(对于int []a = {5,9,2,8,7}
,a.length=5
) - 输出格式:通过
System.out.print
连续打印元素,用空格分隔
- 遍历方式:
条件判断的作用
a[i] > 0
:筛选有效元素(针对正数数组),避免初始max=0
对比较的干扰max < a[i]
:核心比较条件,判断当前元素是否为更大值,驱动max
和k
的更新
六、常见错误与应试技巧
常见错误分析
- 第一处空白条件错误:写成
>=0
(虽对本题结果无影响,但逻辑上允许0参与,可能不符合"最大值"语义)或遗漏条件(直接if(max < a[i])
,对于包含负数的数组可能出错,但本题数组无负数) - 第二处空白索引记录错误:写成
k = max
(将最大值赋给索引变量,导致后续交换错误)或遗漏(k
始终为0,无法正确定位最大值) - 第三处空白数组长度错误:写成
length()
(方法调用,数组长度是属性而非方法)或size
(集合框架的方法,不适用于数组)
- 第一处空白条件错误:写成
应试技巧
- 最大值查找口诀:"初始max设起点,循环遍历比大小,找到更大就更新,索引同步要记好"
- 元素交换:"临时变量来过渡,先存后换不失误"
- 数组遍历:"length属性获长度,索引从0到length-1"
- 条件设计:"根据数组元素特征,添加合理筛选条件,确保比较逻辑准确"
通过本题,我们掌握了数组中最大值的查找方法、索引记录技巧、元素交换逻辑及数组遍历输出的基本操作。这些技能是数据处理的基础,在排序算法、统计分析等场景中广泛应用,理解数组索引与变量控制的配合,对提升编程逻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