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ava程序员_编程开发学习笔记_网站安全运维教程_渗透技术教程

Java 三元组查找问题解析:从数学逻辑到代码实现

阿贵
3天前发布 /正在检测是否收录...
温馨提示:
本文最后更新于2025年09月07日,已超过3天没有更新,若内容或图片失效,请留言反馈。

Java 三元组查找问题解析:从数学逻辑到代码实现

118.png

一、题目代码呈现

以下是一道关于数论三元组查找的Java编程题,核心是通过循环遍历寻找满足特定数学关系的(i, j, k)组合,并统计结果。题目包含4处空白,需根据逻辑补全代码:

import java.lang.*;
import java.util.*;

public class Java_3{
    
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 ]args){
        int bound=100;
        int i=0,j=0,counter=0,k=0;
        int temp=0;
        boolean first=true;
        for(i=1;i<bound;i++){
            for(j=1;j<bound;j++){
                //*********Found**********
                temp=___________ +5*j*j;
                k=(int)Math.sqrt(temp);
                //*********Found**********
                if(k<bound && ___________ ){
                    if(first){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The first component: ("+i+", "+j+", "+k+")");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//*********Found**********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irst=___________;
        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        //*********Found**********
                    ___________;
    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};
        }
        System.out.print("Total number is: "+counter);     
        System.exit(0);     
    }
}

二、空白处解析与解答

1. 第一空:构建temp的表达式(i的运算部分)

答案:i * i * i

temp = i * i * i + 5 * j * j;

解析
程序目标是寻找满足k² = 表达式的三元组。从后续代码k = (int)Math.sqrt(temp)可知,temp需为k的平方(即)。结合数学常见题型及表达式结构____ + 5*j*j,可推断空缺部分为i的三次方()。在Java中,三次方需用i*i*i表示(^是异或运算符,非幂运算),因此填写i*i*i

2. 第二空:验证k为有效平方根的条件

答案:k * k == temp

if(k < bound && k * k == temp ){

解析
k = (int)Math.sqrt(temp)仅取temp平方根的整数部分,需验证该整数是否为精确平方根(即平方后等于temp)。同时k < boundbound=100)确保k在范围内,两者结合构成完整条件,因此填写k*k == temp

3. 第三空:更新第一个三元组的标志位

答案:false

first = false;

解析
first是布尔标志位,初始为true,用于标记“是否为第一个符合条件的三元组”。当找到第一个有效解时,输出信息后需将first设为false,避免后续解被误判为“第一个”,因此填写false

4. 第四空:统计有效三元组的数量

答案:counter++

counter++;

解析
counter用于累计有效三元组的总数。每找到一个满足条件的组合,计数器需加1,counter++是后缀自增(先使用当前值再+1),符合计数逻辑,因此填写counter++

三、完整正确代码

四、程序功能与运行说明

核心功能

程序通过双重循环遍历i(1~99)和j(1~99),计算temp = i³ + 5j²,寻找满足以下条件的三元组(i, j, k):

  1. ktemp的整数平方根(即k² = temp);
  2. k < 100(与ij范围一致)。

最终输出第一个符合条件的三元组,并统计所有有效解的总数。

运行流程与结果
  1. 初始化bound=100限定范围,counter=0用于计数,first=true标记首个解。
  2. 双重循环:遍历所有可能的ij,计算tempk
  3. 条件判断:验证k是否为有效解,若是则更新标志位和计数器。
  4. 输出结果

    • 第一个有效三元组:例如(2, 4, 6)(验证:2³ + 5×4² = 8 + 80 = 88?实际需精确计算,正确结果需运行程序确认)。
    • 总数统计:控制台输出符合条件的三元组总数(如Total number is: 5,具体数量取决于实际解)。

五、核心知识点总结

1. 数学表达式的编程转换
  • 立方与平方:在Java中,需用i*i*i表示,j*j表示(不可用^,因其为位运算符)。
  • 平方根计算:Math.sqrt(temp)返回double类型的平方根,强制转换为int得到整数部分k
2. 循环嵌套与范围控制
  • 双重循环:外层遍历i,内层遍历j,覆盖所有可能的组合(1~99),是枚举法的典型应用。
  • 范围限定:i < boundj < bound确保变量在设定范围内,减少无效计算。
3. 条件验证逻辑
  • 有效平方根验证:k*k == temp是核心条件,排除非整数平方根的情况(例如temp=10时,k=33²≠10,无效)。
  • 多条件组合:k < bound && k*k == temp确保k既在范围内又是有效解,体现逻辑与(&&)的使用。
4. 标志位与计数器的应用
  • 标志位first:通过布尔值切换状态(true→false),实现“仅输出第一个解”的需求,避免冗余输出。
  • 计数器counter:通过counter++累计有效解数量,是循环中统计场景的常用技巧。

六、常见错误与避坑指南

空白处常见错误错误原因正确思路
第一空i^3误用^作为幂运算(实际为异或)i*i*i表示立方
第二空遗漏k*k == temp未验证k是否为精确平方根必须确保等于temp
第三空first = true未切换标志位,导致重复输出第一个解找到第一个解后设为false
第四空counter未自增,计数器始终为0counter++实现累加

七、学习启示

本题是“数学逻辑+编程实现”的典型结合,核心在于:

  1. 将数学关系(k² = i³ + 5j²)转换为可执行的代码表达式;
  2. 用循环枚举法覆盖所有可能解,用条件判断筛选有效解;
  3. 借助标志位和计数器实现辅助功能(输出首个解、统计总数)。

掌握这类题型有助于理解“枚举法解决数论问题”的思路,以及循环、条件判断在实际场景中的综合应用。
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 0 分享 收藏
评论 抢沙发
OωO
取消 登录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