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inux系统的目录结构是采用级层式的树状结构,最上层是根目录“/”,然后在根目录下再创建其他的目录。以下是对Linux系统目录结构的详细介绍:
一、根目录“/”下的主要目录
- /bin:Binary的缩写,存放着最常用的命令,比如
cd
、chmod
等,这些命令通常由普通用户和超级用户执行。这些命令通常不依赖于其他库文件,因此可以在系统启动时就可以使用。 - /sbin:s是super user的意思,即超级用户,存放的是系统管理员使用的系统管理程序或命令。
- /home:存放着普通用户的主目录。在Linux中,每个用户都有一个自己的目录,一般以用户的账号命名。
- /root:系统管理员(也称为超级权限者)的用户主目录。
- /lib:Linux系统开机所需的最基本的动态连接共享库,几乎所有的应用程序都需要用到这些共享库。
- /lost+found:这个目录一般情况下是空的,当系统非法关机后,这里会存放一些文件。这个目录一般在Linux桌面的文件夹中看不到,它是隐藏的,但是可以在终端通过
ls
命令看到。 - /etc:存放所有系统管理所需要的配置文件和子目录。例如,安装了MySQL数据库后,MySQL数据库的配置文件
my.conf
就会放在该目录下。 /usr:存放用户的应用程序和文件,类似于Windows下的Program Files目录。该目录可能包含以下子目录:
- /usr/bin:存放用户安装软件时产生的命令,如
zip
、wget
、vim
编辑命令等。 - /usr/sbin:存放只有root用户才可以执行的系统管理shell命令和服务相关的程序文件。
- /usr/etc:非系统应用的配置(设置)。
- /usr/lib:安装非系统应用(如Python库)时,应用的库文件保存在此目录中。
- /usr/lib64:64位的非系统应用库目录。
- /usr/local:系统建议的软件安装目录,通常通过编译源码方式安装的程序存放在此。
- /usr/share:共享目录,存放帮助文档、软件说明等文件。
- /usr/bin:存放用户安装软件时产生的命令,如
- /boot:存放启动Linux时使用的一些核心文件,包括一些连续文件以及镜像文件。如果该目录中的文件被破坏,Linux系统就无法启动。
- /proc:一个虚拟目录,是系统内存的映射,访问这个目录来获取系统信息。
- /srv:service的缩写,存放一些服务启动之后需要提取的数据。
- /sys:该目录下安装了Linux 2.6内核中新出现的一个文件系统sysfs。
- /tmp:用来存放一些临时文件,系统重启时会清空数据。
- /dev:类似于Windows的设备管理器,把所有的硬件用文件的形式存储。
- /media:Linux系统会自动识别一些设备,如U盘、光驱等,当识别后,Linux会把识别到的设备以文件的形式存储并挂载到这个目录下。
- /mnt:系统提供该目录是为了让用户临时挂载别的文件系统,也可以用来永久挂载存储设置。与“/media”不同,系统不会自动将存储设备挂载到“/mnt”。
- /opt:给主机额外安装软件所存放的目录,默认为空。这个目录就是放软件安装包(比如Windows版的exe文件,或者压缩包之类的)的地方。
- /var:存放不断扩充的内容,包括各种日志文件、缓存文件、用户邮件等。
- /selinux:security-enhanced linux的缩写,是一种安全子系统,它能控制程序只能访问特定文件,有三种工作模式,可以自行设置。
- /run:记录自Linux系统启动以来的系统信息。
二、目录结构的特点
- Linux系统的所有目录都是一个有层次的倒立着的树状目录结构,“/”根是所有目录的顶点。
- Linux系统目录与磁盘等设备是不直接关联的,每个目录都可以挂载在不同的设备如磁盘上。
综上所述,Linux系统的目录结构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系统,通过合理的目录划分和文件组织,可以方便地管理和访问系统中的各种资源。